
中国监管部门向被指操纵价格的6家婴儿配方奶粉生产商开出逾1亿美元的罚单,此举标志着中国监管部门依据中国《反垄断法》采取的行动大幅升级。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给美赞臣(Mead Johnson)开出的罚单金额最高,这家美资企业被罚2.04亿元人民币(合3300万美元)。
2008年生效的中国《反垄断法》,此前主要被中国有关部门用来在审批大型国际并购交易时行使自己的权利。昨日宣布的罚款标志着该法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即用来管束中国国内市场的定价做法。
“ 此前有过一些小打小闹的(价格操纵)案子,但这种规模的案子还真没有过。”一名曾为卷入调查的某家公司进行辩护的律师表示,“这件事的背后有真正的政治推手。通胀和产品安全在政府的议程上都处于最靠前的位置。”
中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跌破政府设定的7.5%的官方目标,北京方面担心公众对基本商品和服务(如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价格和质量日益不满。近期成为中国官方打击对象的其他外国企业包括苹果(Apple)、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以及大众汽车(Volkswagen)。
自国内市场爆发食品安全恐慌以来,中国消费者对外国品牌的奶粉需求飙升。最严重的食品安全恐慌发生在2008年,当时中国国产奶粉被发现掺有有毒的工业化学品三聚氢胺。
雅培(Abbott)、达能(Danone)旗下的多美滋(Dumex)、恒天然(Fonterra)、荷兰集团皇家菲仕兰坎皮纳公司(Royal FrieslandCampina)、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合生元国际控股(Biostime International Holdings)、再加上上面提到的美赞臣,总共被罚6.70亿元人民币。
中国国家发改委称,这些企业使用各种手段,包括罚款和扣减返利,来惩罚以低于最低限价销售的经销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限制或停止向经销商供货。
昨日接到罚单的公司大多不愿针对调查人员列举的不当行为置评。但合生元在股市申报文件中表示,同意支付1.63亿元人民币罚款(金额在这6家中排第三),原因是该公司“在与其经销商的经销协议中约定固定产品价格”。
中国《反垄断法》第14条禁止经营者在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协议中固定或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即生产厂家为自己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设定价格指引。
“这项调查使我们对围绕定价政策实施的期待有了更加明确的理解,这对我们推进未来的商业计划是有益的,”恒天然中国区和印度区主管魏柯文(Kelvin Wickham)在一份声明中表示。
正处于另一场奶粉污染恐慌焦点的恒天然,受到了400万元人民币的最轻处罚。还有一家中国企业——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公司(Zhejiang Beingmate Group),承认行为不当,但未被罚款。雀巢(Nestlé)旗下的惠氏营养品(Wyeth Nutrition)和日资企业明治乳业(Meiji Dairies)也未被罚款。
译者/和风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