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份中国进出口双双强劲增长,提振了各方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人们认为,中国经济在摇摇晃晃地走过上半年后,也许正在企稳。
出口同比增长5.1%,相比6月份3.1%的同比下降有强劲反弹。进口同比增长10.9%,同样远高于6月份0.7%的同比下降。
这两个数据都远好于预期,似乎表明在经历了前几个月的进出口大幅放缓之后,中国的增长前景正在趋稳。进口大幅增长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表明中国经济状态良好。
“更强劲的国内投资需求,显然对7月份进口反弹有所贡献,这体现在投资品和原材料进口量出现起色上,”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表示。
近几周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小规模且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对小企业临时减免税收。出于对出口形势恶化的担忧,北京方面在7月份还表示,将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并简化审批程序。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刘利刚表示,中国还开始得益于来自海外的推动。他说:“美国和欧洲的消费者信心好转可能有所帮助。”
近期陆续有一些迹象显示,欧元区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告别史上最漫长的经济衰退。
6月份,中国从其在欧盟的最大贸易伙伴德国的进口同比增长8.6%,而中国对德国出口同比下降0.9%。
但也有迹象显示,即便欧元区出现任何复苏,这种复苏也仍是脆弱的。德国传出的信号就喜忧参半:6月份总出口环比增长0.6%,但同期总进口却下降了0.8%。
在宣布一系列小规模措施以扶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北京方面没有理会要求出台更激进刺激计划的呼声。令观察人士感到意外的是,中国官方还在继续让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本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连创新高。货币坚挺使得中国的出口商更难与其他国家竞争,但中国政府希望,这也会推动企业转向更有价值、更具创新性的业务。
这种汇率政策呼应了许多分析师和投资者目前的一种看法,即中国政府致力于推进艰难的改革,即便这意味着要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些短痛。
但是,花旗(Citi)经济学家丁爽相信,随着焦点转向采取更多行动支持经济增长,北京方面将很快叫停人民币的升值。他说:“我们认为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是有限的。”
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7.5%,许多分析师相信,本季度中国经济将出现更大幅度的放缓。
中国将在周五发布一批经济指标,从通胀到投资。这些数据将勾勒出7月份中国经济表现的更详尽图景。近期的信号有好有坏。中国官方的采购经理指数(PMI)保持在扩张区间,表现好于预测。但汇丰(HSBC)进行的类似调查跌至11个月来的最低位。
中国央行在6月份拒绝向金融体系注入流动性、引发一场“钱荒”后,最近通过注入短期流动性提供了更多支持。
译者/和风 转载自英国《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