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前景不明朗,虽然货还卖得不错,但总是时刻自我提醒着要谨慎,这是眼下瑞士制表业的普遍心态。明白了这一点,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从去年到今年,高端制表领域里经典成风,那些曾经非常时髦的另类设计在大牌当中越来越少的原因——探索新世界的先驱,首先是要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然后才有可能引领潮流,至于是否能够获得实际利润,恐怕没有经过五年十年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换句话说,指望依靠充当先驱来获取利润,成功或许比失败的可能小得多。
对于充当先驱者面临的尴尬,不少中国表迷所熟悉的雷达可以作为典型:如今陶瓷材料已经被香奈儿J12等众多新潮款式推向包括藏家与时尚人士的各类买家,现代科技不仅能够让陶瓷穿上黑白以及其它不同的色彩,而且让陶瓷如传统的金属一样可以制作成各种形状与相对纤薄的款式。然而,细究起来,这一新潮材料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便首先由雷达研究开发出来,并艰苦地做了市场的前期推广,但当技术与市场都臻于完善之际,真正能够收到实利的却是以香奈儿为代表的一系列后来者。原本雷达是想以这种耐用常新的高科技材料开拓亚洲特别是东亚市场,但在渡过最困难的起步阶段、正在期待爆炸式的增长时,却遭遇欧米茄等老牌的大举压制,直到今天在东南亚的越南等地依然在重演着类似的故事。作为对照,可以看一下几乎与雷达同时在二战后极力执行进入亚洲的市场策略、但在产品上紧跟劳力士、作风谨慎保守的梅花,最近一路稳步上升,甚至让雷达的母公司斯沃琪集团也对它高看一眼,数度想将其收到旗下。作为开拓技术与市场新领域的先驱者,雷达承受的“痛苦”其实是极为典型的,未必是个别的事例。
再举一个类似的例子,一般人们认为电子石英技术是日本的精工等率先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并借此几乎击垮了瑞士的制表业。不过历史事实是:瑞士企业最早涉足这一技术,而且也有一些企业将之用于批量化生产。在那些最早推出电子石英表的公司中,伯爵或许是因为价格昂贵、数量稀少,少有人能够买得起。但浪琴的VHP石英电子表质量完全在日本产品之上,价格也相对亲民,但销售情况却一直不算好,以至于如今因为销售火爆而心情大好的浪琴“掌门”Von Känel一提起往事就满腹牢骚,觉得市场并不喜欢如此高性价比的产品,不仅销售商觉得无利可图,消费者也未必会领企业为他们苦心营造高性价比的情。其实,除了技术与市场的成熟之外,更加神秘的“天时”有时更具有决定性,这是时代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难以通过对于单一或者简单几种因素的分析就能够解释清楚的。眼下经济情况的动荡就提醒着曾经濒临“死亡”的瑞士制表业,必须以静制动,不可过于乐观地大举投资于走向不定的未来。
当然,现实中总有勇敢的先驱者,也总有人不畏惧承受巨大的代价,否则整个行业就会死气沉沉,难以有新的进步。只不过人们熟悉并津津乐道的主流企业大多不会自愿去做这种事情而已。对于充当先驱的利与弊,眼下正是研究的最佳时机,不妨抽空多留个心眼。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责编邮箱:shirley.xue@ftchines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