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免费注册    本站共有注册会员 213393
中文版 |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新闻资讯     >
网站介绍     >
企业文化     >
六大优势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中国经济没那么差?
    &nbs

  中国汽车销售进入“慢
中国汽车销售进入“慢车道”   &

  什么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什么是中美竞争的核心议题?   &

  互联网改写中国金融版
互联网改写中国金融版图   &nb


新闻资讯
白领的好时代
分享到QQ空间 日期:2014-2-26
上一条:中国央行“一箭双雕”            下一条:办公室健康饮食守则

哪一个更糟:现在、还是五十年前的办公室生活?最近一位电视台的研究者向我提出这个问题时,我思考了不到两秒钟就给出了回答。显而易见,现在的办公室生活更糟糕。我们的职位没有保障,我们的工作时间长得令人难以忍受。竞争已经摧毁了团队精神:每个人都只顾自己。我们只有在睡觉时才关闭电脑,而且即便是在刷牙的时候也要用空出的另一只手检查邮件。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巨大的压力、筋疲力竭以及疏远的同事关系。

那天晚些时候,当我回想自己给出的答案时,我发现自己其实是在胡说八道。抱怨一切都每况愈下是一种民粹主义的废话。2014年的办公室生活并不比1964年时更糟:至少对于那些有一定地位的专业人士来说,如今的办公室生活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好。如果我们在工作中感到不快乐,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去体会其中的乐趣——至少从九个不同的方面来看。

首先,在1964年,我完全不可能得到一份专业性工作,因为我是一个女人。对于受过教育的女性而言,工作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改善。对于男性来说,办公室生活同样变得更好,因为绝大多数男性(除去少数心胸狭窄的人)都会认同,身边拥有女性同事即便不能让工作环境变得更加文明,也至少能让办公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点,办公室工作已不再那么单调无趣。所有例行任务都可通过电子设备完成;商业发展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只有缺乏头脑的人才会觉得无聊。在英国,较为有趣的创意行业的工作机会增速快于较为枯燥的金融工作。而且现在我们只需掏出手机就可尽享整个互联网,在我们偶尔感到沉闷的时刻提供娱乐,还有谁会觉得无聊呢?

第三点,工作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平等——虽然平等程度可能不及公司向你宣传的那样。对领导毕恭毕敬、顶礼膜拜的情况变少了,拥有创意的下属不再会被阻止表达自己的观点。

员工在办公室的行为表现同样有了改变。更多的竞争并不意味着更多的勾心斗角:正相反,顶尖大学是最不愉快的工作场所,导致终身教授行为卑鄙的原因并非是过度竞争,而是竞争严重不足。平均法则表明,在办公室饮水机附近总是会有那么几个反人类者,但相对于过去来说,这些人目前的处境更加艰难。不必要的兽性已经不再流行——恃强凌弱、憎恨同性恋、性别歧视以及种族歧视在今天不只会引人皱眉,这些行为基本都是违法的。

第五个改进是,我们(至少是在英国)周围不再有那么多业余以及不称职的人冲我们指手画脚。当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为伦敦金融城劳动大军中的一员时,银行家中有不少人是头脑迟钝的笨蛋或者酒鬼。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英国劳动者的素质有所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也大为改善。

第六点是,工作环境的装修布置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好过。办公大楼通透敞亮,办公座椅非常舒适。坐在你旁边的男同事不会每天抽40根乐富门(Rothmans)牌香烟。卡布奇诺咖啡、西班牙口利左香肠(chorizo)以及芝麻菜三明治伸手可得——相对于过去来自售货机的雀巢咖啡、餐厅里的香肠和土豆泥来说,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美味。

通勤也更加便利。在伦敦,地铁的运营状况比过去更好,因此你通常不用经历卡在隧道中动弹不得的苦难,就能平安到达公司。更棒的是,你不用在最拥挤的高峰时刻出行,而是可以在家中先查收电子邮件,在晚些时候再悠闲地逛到公司。

科技赋予我们的这种灵活性是办公领域的最大进步。但这种变化是如此根本,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忘记没有这些技术时的生活是多么糟糕。

另一方面,如今的工作稳定性确实不如往昔,永久性的职位已经一去不返。但这个缺点同样存在争议:人生是如此漫长,谁会希望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

现代办公室生活中只有两个方面我很难将其称为是进步。其一是职场上的压力,10个美国白领中就有8个人声称压力过大。但由于这一问题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几乎还未出现,因此很难进行比较。有一种可能是,当时的人们同样感到工作令人疲劳而又沮丧——但他们没有把这当成一件大事来反复讨论。

现代办公室生活第二个无可争议的弊端是,我们从不关机,坚持在晚上11点发送邮件——而这种做法是缺乏效率、不利健康、通常来说也没有必要的。如果你是一位心脏外科医生,你需要整夜守候待命,以防有人出现心脏停搏。但我们其他人则没有这个必要。如果我们不能说服自己在家关掉那些可恶的设备,那么将这个问题归咎于办公室生活似乎有点勉强。该批评的无疑是我们自己。

译者/马拉

上一条:中国央行“一箭双雕”             下一条:办公室健康饮食守则
友情链接
世企秀  亿众全景  亿众家谱  思亲天堂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微信平台
六大优势
商务合作
版本演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产品咨询
400-850-2113
周一至周日 9:00-22:00
微信公众号
画册网
苏 州 世 企 文 化 传 播 有 限 公 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12394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