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  免费注册    本站共有注册会员 213393
中文版 | English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官方微博
新闻资讯     >
网站介绍     >
企业文化     >
六大优势     >
人才招聘     >
版权声明     >
商务合作     >
联系我们     >

  中国经济没那么差?
    &nbs

  中国汽车销售进入“慢
中国汽车销售进入“慢车道”   &

  什么是中美竞争的核心
什么是中美竞争的核心议题?   &

  互联网改写中国金融版
互联网改写中国金融版图   &nb


新闻资讯
“安倍政治学”之三箭
分享到QQ空间 日期:2013-7-24

        在7月21日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胜,与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一举赢得参议院“安定多数”席位,结束了朝小野大的“扭曲国会”局面,并悉数掌握了参议院17个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任命权,安倍政权迎来前所未有的稳固局面。正如评论家盐田潮所言,这一结果是“SupriseZero”,与预估基本一致。
        参议院选举一直都被视为是安倍的软肋,他在2004年担任自民党干事长、2007年出任首相时都在这一问题上遭遇滑铁卢,此次胜选无异是一次“雪耻”。安倍之所以能赢,固然与在野党日渐式微、尤其是民主党民心尽丧等因素有关,但最重要的是得益于安倍很好地吸取了上次执政的教训。
        安倍在上次任首相时,一上台就迫不及待地提出的执政目标是“教育基本法修正”、“宪法修正”、让日本摆脱“战后体制”,这是他一直以来的夙愿,尤其是“修宪”也是其外祖父岸信介梦寐以求、却未能完成的政治梦想。但国民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养老金改革、经济景气和就业等问题。施政重心与国民关心的乖离,导致支持率锐降,并最终短命收场。卧薪尝胆5年之后,重新出马的安倍显然已老练许多,此次出场他以“经济安倍”、而非“政治安倍”的形象示人,通过所谓“安倍经济学”迅速凝聚了民心,支持率连续7个月维持高位。虽然安倍经济新政的最终成效如何还难以断言,但与上台时相比,日本股市约涨至1.5倍、日元走低约20%、首季经济增长按年率换算高达4.1%等,都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形势下,安倍赢得选举是必然的。
        如今,安倍执政基础稳固之后,外界的关注点正从颇具争议的“安倍经济学”转向可能出炉的“安倍政治学”。相较于“经济学”而言,安倍真正关心的显然是“政治学”。
        安倍并无多高的经济学素养,他与滨田宏一、岩田规久男、高桥洋一等“通胀派”经济智囊的深交并不长,始于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且最初对大胆金融政策的解决方案也半信半疑。事实上,“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目前基本上都交由经济智囊们操盘。而且,据日本《东洋经济》统计,安倍从去年12月26日上台至6月14日,在单独会面次数最多的10名官员中,只有经济大臣甘利明(排第7、会面38次)和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排第10、会面27次)算得上是经济阁僚,其余8名则是内阁官房、外务、安保防卫等领域的负责官员,由此也可管窥安倍真正关心的事务是什么。
        “安倍政治学”的三支利箭
        那么,“安倍政治学”的内涵如何界定?我认为其核心恐怕也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支利箭”:修宪、为自卫队正名、打破基于东京审判的“自虐史观”。
        如果说“安倍经济学”是为了摆脱困扰日本经济10多年的通缩困境,那么“安倍政治学”就是为日本成为所谓“正常国家”松绑。如果说“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是扔到湖面上激起涟漪的石头,那么“安倍政治学”的任何一支都足以让整个湖面难以平静。当然,我并不认为日本有重新走向“军国主义”的可能,媒体将日本政界的“右倾化”简单解读为是“军国主义复活”恐怕也只是陷入了沃尔特-李普曼所批评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陷阱而已,但毫无疑问,“安倍政治学”的关系到战后日本立国的根本,甚至是战后国际社会已固化的既定安排。
        安倍在其《致美丽国家》一书中,已将其政治逻辑坦露无遗。他认为,日本是一个“美丽国家”,日本人应为自己的国家感到自豪,但现状却并非如此、日本人普遍不爱国,其原因就在于日本还不是独立自主的“正常国家”。安倍认为“不正常”的原因是“和平宪法”的束缚,而且这一宪法是以美国为首的战胜国强加的,所以日本应重新修宪,尤其是要修改掉阻碍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绊脚石——宪法第9条,让自卫队名副其实地成为和其他国家的军队一样的武装力量。但这显然面临民意上的巨大阻力,至少民意并不关心、也不积极支持。安倍认为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民意是因为日本国民在国家观、历史观上存在“错误认知”,这一“错误认知”的根源则是“错误”的战后教育、尤其是“自虐史观”教育。因此,修宪、为自卫队正名、打破基于东京审判的“自虐史观”,便成为“安倍政治学”的应有之义。
        然而,正如“安倍经济学”并非安倍首创、只是新甁装旧酒一样,“安倍政治学”也是如此,类似的主张其实由来已久,尤其在日本政界保守势力(笔者注:中国媒体习惯将日本“保守势力”统称“右翼势力”,但实际上二者并非同一回事。)中存在普遍共识。比如,安倍外祖父岸信介生前就力主修宪、主张应恢复日本传统价值,中曾根康弘也在1983年的施政演说中提出要“战后政治总决算”等。这些政治理念可谓一脉相承,统属战后日本保守主义的系谱之列。实际上,推动修宪、为自卫队正名,并不必然能与“好战”划等号,就连激烈批评安倍、并被部分中国媒体误读为“亲华派”的小泽一郎也长期主张日本应成为“正常国家”,甚至被中国媒体赞誉为“日本良心政治家”的鸠山由纪夫也在其提出的“改宪案”中明确主张自卫队应更名为“自卫军”,赋予其行使“集体自卫权”。
        “胜选后的安倍内阁,除了经济,别无可能”
        不过,对于“安倍政治学”能否推进、并实现目标,我个人并不看好。的确,对于安倍、乃至整个日本政界保守势力而言,稳固长期的政权将让日本迎来切实推进“安倍政治学”的难得机遇,机不可失时难再来。但要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还有太远的路要走,安倍任内一定会推进修宪,但恐怕很难实现,尤其是修改宪法第9条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首先,安倍赢得支持的主因是其经济政策,而非修宪等主张。“安倍经济学”的药效、利弊将如何呈现,会极大地影响安倍支持率,而且今后的经济改革也将步入深水区,触及自民党支持团体的利益已是再所难免,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若在这样的时点上,放松提振经济而转向推动修宪,恐怕只会让安倍的民意支持迅速冷却,自民党内的反对力量和在野党也会趁机反击。而且,从执政党沦为在野党、又摇身一变成为执政党,并再次一党独大的自民党,今后是否会重陷派阀内斗,显然颇值得玩味。
        其次,正如胜选后安倍所言“没有强大的经济,就很难健全财政基础、推动安全保障和外交。”安倍深知毫不松懈地继续提振经济是推动“安倍政治学”必要的前提基础,今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安倍很难将执政重心从经济转向政治。笔者7月22日参加日本每日新闻社研讨会时,经济评论家财部诚一也透露称在其与官房长官菅义伟单独会餐时,菅义伟也明确表态“胜选后的安倍内阁,除了经济,别无可能。”
        此外,在修宪等问题上,目前的日本并不具备足够的民意基础,留给安倍的修宪时间明显不够。客观地讲,战后数十年的教育已让“和平主义”在日本社会扎根发芽,认为整个日本社会都“右倾化”是有失偏颇的。在国会层面上,支持修宪的势力尚不符合要求,若安倍强势推动,那么反修宪的民意和势力恐怕也必然会迅速集结。在修宪问题上,若非“顺水推舟”而是强势推动,后果恐怕很可能是“触礁”。而且,安倍虽然可能执政3年,但掐头去尾,真正集中精力执政的时间并不长,要走完繁杂的修宪程序是不可能的。而且,中、美、韩等国 对于日本修宪的态度也一定会成为影响日本修宪的因素。
        归 根结底,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宪政国家,整个社会对宪法的执着不是非宪政国家所能理解和想象。对国家根本大法中关键条款的修改,恐怕不是一代人、至少不是一届内阁所能完成。当然,安倍任内显然会积极作为,尤其是可能会积极培育支持修宪的舆论,引发整个社会对宪法的关心和争论,为未来的修宪“添砖加瓦”、创造条件,从而也让日本离“美丽国家”更近一些。
        倘若未来的某任首相修宪成功,恐怕会说是站在“巨人的肩上”,而安倍无疑就是其中的一个。
        (注:作者系新浪财经日本站站长,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本文编辑霍默静 mojing.huo@ftchinese.com。)
        转载自英国《金融时报》
 
友情链接
世企秀  亿众全景  亿众家谱  思亲天堂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企业文化
微信平台
六大优势
商务合作
版本演示
人才招聘
版权声明
 
产品咨询
400-850-2113
周一至周日 9:00-22:00
微信公众号
画册网
苏 州 世 企 文 化 传 播 有 限 公 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12394号-10